大三上课程规划与选择就业

大三上课程规划与选择就业

这个学期过了一半,但确乎稀里糊涂,心中也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。其中的一个表现就是没有课程规划,趁现在有点时间,或许可以想一下。
这学期没有了思政类和英语课程。专必有数据库系统原理、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和编译原理。专选有算法设计与分析、rust语言与内存安全设计和区块链原理与技术。
一共6门专业课,其中5门都是有实验课的比较“硬核”的课程。
其实这并不是我一开始的规划,我计划选择工作流与服务计算而不是算法设计与分析。但是工作流课程由于选的人数不够导致取消了,后来补选了算法课。

其实对课程的规划涉及到一个关键的问题,就是课程学习的目标,或者说学的程度是什么。而这个关键问题的回答又需要长远规划的指导。

现在有一个抉择摆在我的面前,就是我应该升学深造还是就业。

目前我倾向于选择就业。

但是我有必要思考这个抉择带来的命运,以及思考这个抉择的理由和依据。

选择就业的理由

似乎这个选择只是一种直觉,但似乎是想去摆脱一种困境。对,一种困境,难以言状的困境。

如果选择就业,我会选择怎样的职业?

如果再回溯一下,我的有什么样的计划?目前最大的计划是恩平50年振兴计划,其次是中国特色软件理论体系的构想。

对于最大的计划,我作了细分。其中第一步是先赚一个亿。赚一个亿有又细分:赚一个亿→先赚一千万→先赚一百万→先赚十万→先赚一万……

然而,先不管能不能赚到,赚的这些钱用来干什么?做很多东西不但需要钱,还需要时间,所以不能等先赚足了钱才去搞。

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来看,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,第一步先赚一个亿,这个的目的不应该是钱本身,而是我要到实际的社会中去锻炼和践行,看清楚经济运行的一些规律。也只有看清楚一些规律,才有赚一个亿的可能。所以,赚一亿块钱是为了正确地花掉一亿块钱,把它们花在符合规律的,有价值的,能促进社会进步的,让经济基础升级的地方。

所以这些钱具体要怎么用现在是说不出来的,因为我还没有去历练过,也没有赚这些钱。但是现在已经有怎样用的计划了。下面想的是如何实现这个计划。

从大方向来看,选择就业更符合。因为就业要走到社会挣钱。当然,可以说是去创业。但是我这里是把创业和就业看作是前后相继的:先就业,再创业。

但就业创业也是一片广阔的天地。我的主要想法是结合自己的专业,成为一名卓越的软件工程师。什么是卓越的软件工程师?在我看来,能用软件改造世界,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就是卓越的软件工程师。可以这样解释:首先得有搞出软件的能力,但是搞出了软件还不够,这软件还要发挥改造世界的作用。然而软件改造了世界,就一定让世界往好的方向发展吗?不一定,这是一个更高的要求。当软件工程师拥有了这样的品质和能力,就可以引领软件行业发展,推动社会进步,这便是卓越之所在。这个也契合了构建中国特色软件理论体系的长远目标。

那我如何让自己成为卓越的软件工程师呢?我以为有两个要点,一是学习,二是学会学习。如果我要选择就业的话,要思考一种新的学习模式,一种在工作中学习的模式。如果只会在学校中学习,而不会在社会中学习,在工作中学习,说明还没有学会学习。这也是知行不合一的表现。我现在就没有学会学习,比如在搞软工集市的过程中,我就过分“追求效率”,而忽视了在软件工程项目中学习。带着学习的姿态去搞工程,肯定要花更多功夫,而且也更费时间。所以就以搞完就算的态度去完成任务,这样虽然也学到东西,但是学的效果大大降低。这最终导致的是效率的提高遇到瓶颈,事业也最终走到瓶颈而难以突破。这种学理论的时候想工程,做工程的时候想理论的思维习惯,还需要我有意识地在往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锻炼。

课程规划

实际上,我所学的专业课的理论知识也是从实践中来的,所以学得越好,是应该往实践靠得越近。只是这个有着级别的差异,比如编写一个几百行代码的小程序,是肯定用不上工程理论和模式的。贾保国教授说过:“学好一门课就是搞清楚它的每一个细节。”如果理论知识学得不够细,大概是难以想出它在实际工程中的模样。

所以对这个学期的课程,我可以设定这样一个标准:学到能够对实际工作/工程起到作用的程度。细化一下就是:

  1. 印象够深,能把握其精髓,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想起来
  2. 学会表述,能够对其他人讲清楚
  3. 意识到这门学科/技术里面的诸多重要细节

就业选择将带来什么

或许是更大的考验,带来什么不但是和这个关键选择有关,其实和选择之后实际付诸的行动关系更大。


大三上课程规划与选择就业
http://thinkerhui.site/2023/11/04/思考/大三上课程规划与选择就业/
作者
thinkerhui
发布于
2023年11月4日
许可协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