驾驭知识的能力
驾驭知识的能力
物理大师黄昆说,“学习知识不是学得越多越好越深越好,而应当与自己驾驭知识的能力相匹配。”
首先要想的大概就是我驾驭知识的能力是怎样的?首先我感觉驾驭知识的能力是会变化的,我小毛孩时候驾驭知识的能力和我现在的不同,我长成中年人时驾驭知识的能力也和我现在的不同。那我现在的能力如何?
我想是不太强的,但这是客观的:我的数学能力不强,大概由于之前在这方面一般浅尝辄止。我的多任务协调能力也不强,常常为了一个学科丢掉另一学科。
但我仍乐观地相信,我目前能力的极限能支撑我通读高德纳的《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》。或许理解得不能透彻,也许能懂个七八分,这就够了。之前我认为看一本书的影响的微不足道的,因为人生要看那么多书。但是在理工科似乎不一样,一些的经典著作读完后就可以入门某个学科,而对于史诗性的《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》更不用说。《红楼梦》作者说他“批阅十载,增删五次”,然而对比起《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》是微不足道的,高德纳几乎用了一生的时间来完成这套著作(而且目前还没完成),并且以“找到一个错误奖励2.56美分”的热情增删改版。
所以我必须有充足的耐心,而且认识到“把教材完整看完”的意义远超看完一本文学的畅销书,因为看完之后我将入门一个学科,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。但是这个过程大概会很漫长,如果不漫长也不能说明自己很聪明,而是因为自己浅尝辄止了,读一本凝聚了无数科学家心血的经典著作,怎么会像走一条笔直的大道呢?或许黄昆大师就是这个意思,如果我没有这样的能力,却使劲往前冲,学得很多,学得很深,那么就看不到知识本身的崎岖曲折与本质精神,乱走了一条笔直的路。有些人能力确实比较强,这也是我能感受到的,我想一个东西的时候,有的人已经想了五六个东西,而且想得也不比我那一个差。自己的能力怎样就用怎样的速度,这是科学的,这是符合具体实际的,所以最终出来的结果是好的、优的。